社交恐惧症患者体验到对一些社交场合的恐惧与一些人际关系的焦虑,明知道自己的害怕、恐惧、紧张担心没有相应根据和充足理由,没有道理,并且明知道不应该,却无法减少恐惧引起的不适感,也影响不了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情境的逃避。别人轻而易举的与别人交流的眼神、动作、语言,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是难上加难,社交恐惧症患者羡慕身边的每个一个人,认为他们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羡慕叫花子、疯子,并且认为要饭花子、疯子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自己快乐的多,并认为他是世界上唯一最痛苦的人。因为找不出到更合理的解释,患者就把社交恐惧症症状的问题归因为人际关系不良、社交技能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关系中,常有自信心不足,若与人比较,甚至自卑,尤其更为严重的是患者回避社交情境,即使在社交情境中,患者连起码的人际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很难做到……这种痛苦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远远大于断条胳膊断条腿的那种躯体痛苦,他们甚至考虑哪怕断胳膊断腿,也不愿意承受这种人际关系交流的痛苦和恐怖……
当社交恐惧症患者看到、听到、知觉到一些信息时,恐惧提醒系统就会启动,而提醒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对威胁信息的优先加工。社交恐惧症患者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侦查一些威胁性信息上。而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威胁性信息的后果之一就是会夸大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心理定势存在导致社交恐惧症患者对负性信息的过度关注与错误判断,干扰患者加工正常信息的过程与方式,特别是那些与其原有的信念相反的信息,会把社交场合其他人的社交言行与姿势表情加以曲解,导致负性认知;作用于患者自身,则产生焦虑与恐惧等情绪。对社交场合负性信息的过多关注,会干扰患者对正在进行的工作的信息加工,包括注意、编码加工和提取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记忆信息等,从而降低患者正常工作成效。如觉得自己言论不当,干扰了自己的正常思路或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等。
以自我为焦点的注意增加了对负性思维和情感的注意,干扰了人们的活动和操作。对自我相关的社交信息特异性的解释或判断的偏倚干扰了认知过程,如注意力、记忆和解释。当人们关注自身时,会将自身当前的状态与某一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当发现达到或超标准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由于对自我有关的信息的过度关注,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将自己的躯体感知症状放大,将自己的体验作为线索推测他人的感知,也就是说以自己的感知和他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获得了消极扭曲的自我意向,与自我的行为表征差异巨大,尤其是预测到他人可能的消极评价的威胁时,更是产生了惶恐不安的情绪。知觉到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会使个体处于一种不适状态,为了消除这种不适和差异,为了防止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维护积极的正性的自我形象,初期用执着的力量出现在社交情境下,但接连的负性表现让患者无地自容。所以后期社交恐惧症患者常常会产生各种安全行为或回避策略。也就是说,由于患者的注意偏离实际社交情境,高度的自我关注,运用恐惧症状感受、扭曲的自我意象等内部信息做出自我表现不佳的推断,继而运用回避或掩饰等安全行为策略消除惶恐不安感受。同时,安全行为伴随的漫不经心的疏离状态,会使对方认为患者不在意或不喜欢他们,激发起相应的不友好反应,致使患者得到真实的不良信息反馈,使患者进入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别人轻而易举的一个行为,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无能为力,哪怕一个眼神的传递,一句话的招呼,一个笑容的给予,一个自然表情的流露……